English

从生活中寻找自己的文化根脉

2001-02-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安远远 我有话说

在当今中国有的青年学子积极考托福向美国涌去的时候,蔡论意从美国来到中国内地,寻找自己和故土的联系。1995年,他背着一个背包到重庆的一所中学当外教,开始了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现在,他在这里已经生活五年多了,先后执教于重庆、内蒙古、北京的学校,教过从初一到博士的学生。这些年,他在英语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画了很多的画,有了很大的收获。

身为华人,蔡论意觉得不懂中文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他在上大学时开始学习中文。1987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到了北京、上海、苏州、杭州、西安以及内蒙的草原,对中国才有了真实的感受,于是有了要回来的强烈愿望。研究生毕业后,他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1995年,来到重庆当了一名中学外语教师。长江边的山城,依山建立的层层密集的楼房、拥挤的人口、麻辣的食物与他过去的生活习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蔡论意像普通人一样生活,起初的日子很不适应,没有暖气的冬天让他吃了不少苦。在江边望着长江中行驶的木船,有时候他觉得不像是生活在二十世纪。他理解了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人与人的关系很重要,这使他对人的生活状态有了深刻的感受。同时,他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也开始独立。

一年以后,论意到呼和浩特工作,他非常喜欢内蒙的生活方式和那里的人。他学习蒙语,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用蒙语做英语教学节目,也和朋友们一起到草原上去体验生活。在内蒙的生活使他单纯、热情、质朴、细腻的性格中又多了一些粗放的豪情。他画了很多人物画,想用绘画来表现人的情绪和对生活的理解。

1997年夏天,当他在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看到戈雅描绘普通人生活的绘画作品时,深受感动。同时对他画人物画的热情也有了很大的鼓舞。新的学期开始,他到北京工作。工作之余,论意骑着一辆旧自行车穿行在北京的胡同里,画速写、拍照片,记录着他感兴趣的一切事情。还继续用法语写诗,抒发情感。他从平常的生活小事中,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中体会人生的哲理。

用写实的手法画人物,把对人物观察的重心放在被描绘者的面孔上。他画了一批人物肖像,有北京街头、地铁、公园里的人,也有熟悉的朋友和艺术家。用这种方式来表现他对当前生活的理解以及对人的看法,论意认为这是表现他感受的最恰当的方式。因为人们在不同的文化认识下对社会生活的态度有所不同,但人们表现的情绪基本上是相同的。

论意在北京留下来,时间越长,对传统的了解也就越有兴趣,他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将他对不同文化知识的掌握融汇到英语教学中。他不仅有艺术的浪漫与追求,还有科学与理性的教育态度。对待学生如同对待朋友一样热情真挚。每教一班学生,他都将每个人的特点记得很清楚。近来,他在读老子的《道德经》和老舍的作品,他对中国人从小事中进行人生教育的经验十分感兴趣。用绘画表现人的精神状态是他对人观察的一种再发现,于是绘画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他用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表现现代生活的一个方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